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临海水电安装学校
专注于临海水电安装培训、为临海地区想学水电安装技术的求学者提供专业的水电安装培训课程和充电平台!
主页 > 水电安装 >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

  • 课程介绍

  • 参考资料

  • 2021-08-04 19:06
湖南阳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常年面向临海招生!
【推荐】临海快速学水电安装技术,从湖南阳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开始。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首选湖南阳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电话:0731-85579057,0731-85569651

【温馨提示】湖南阳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车站南路红花坡路176号。目前没有在临海地区设立分校。热忱欢迎临海的学员来湖南阳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长沙总校区参加学习!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临海水电安装学校

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文章前言:为您提供全面的临海学水电安装的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哪里好,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短期培训班,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地址,临海学水电安装培训,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哪里好,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临海水电安装技术培训信息以及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和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最新资讯,湖南阳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常年面向临海地区开设水电安装培训班,是专业的临海水电安装学校,常年面向临海地区招生,热忱欢迎临海地区的水电安装技术求学者来我校学习最专业的水电安装技术。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湖北省教育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湖北省教育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湖北省教育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文章内容:

  [基本情况]

2000年各级普通学校基本情况

单位:人

 

2000年各级成人学校基本情况

单位:人

 

  [年度工作方针]

  2000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八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全省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科教兴鄂战略服务。工作重点:(1)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2)完成基本“普九”任务,巩固“两基”成果;(3)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4)加大中等教育结构调整改革工作力度;(5)深化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6)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7)抓好高校技术创新和科技转化推广工作,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9)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10)加强教育立法和执法工作。此外,继续推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做好自费留学生中介工作;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抓好语言文字工作;抓好教育宣传工作,努力办好湖北教育电视台。

撰稿 涂桂辛

  [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年初,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后,省委、省政府采取措施贯彻落实。2月22日,省长蒋祝平主持召开湖北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2月25日,省政府召开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1)通过学习,在全省开展一次“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的大讨论,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2)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内造素质,外塑形象”办学方针,对学生实行全员育人、全员管理;遵循“专业企业有机接轨、技能技术相互融通”的职教理念,改进方法,注意实效;(3)各地要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来抓。对“减负”不力,顶风违纪的事件,实行举报制度,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学校开设:电子维修、手机维修、家电维修、电脑维修、空调制冷维修、电工、焊工、安防监控培训、泥瓦工培训、木工培训、水电安装培训、装饰装修培训、电动工具维修培训等二十多个技术专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除对有关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外,还要追究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责任;(4)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把教育事业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并抓好督办,收到实效。会后,副省长王少阶带领有关方面负责人深入市(州)调研,检查了解学习情况。8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座谈会,进一步贯彻“谈话”精神,重点解决教师工资和中小学“减负”的问题。各市(州)分管教育的市(州)长及教委主任参加了会议。副省长王少阶在会上强调: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的规定,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减负”问题,要求各级政府督促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坚决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规定,到9月底,全省101个县(市、区)已有59个实现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2月17日,省教育厅召开“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座谈会,要求在全省教育系统联系实际开展大学习、大讨论。4月,省教育厅先后在京山县和仙桃市召开全省贯彻“谈话”精神汇报会,京山县等9个单位在会上汇报学习贯彻“谈话”精神,减轻学生负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与此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和热点、难点问题,省教育厅先后组织10个调查组,深入15个市、23个县、47个乡镇、157所中小学开展检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加大考试改革力度等十个方面的改进措施,并抓了落实工作。

撰稿 边 边

  [“九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奋斗,“九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均已实现,湖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到2000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346万人,占全省人口20%以上。全省101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了“普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3%,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达到9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1%,1998年通过了国家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普通高中在校生近70万人,比1995年增加33万人,五年翻一番。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6%。高等教育在校研究生2.4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4万余人,比1995年增加16万人,增长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4%。

  --教育布局结构进行了较大规模调整。部分县(市)中小学校数量有所减少,规模有所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以实施“512工程”(指用5年时间,全省建成100所校均规模在2000人左右的县(市)中等职业学校)为重点,优化了学校布局结构,提高了办学效益。高等教育进行了自五十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合并组建了7所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峡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江汉大学),升格组建了4所普通本科院校(襄樊学院、孝感学院、荆州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设立了5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黄冈、孝感、恩施、襄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3所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长江、武汉时代、武汉生物工程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州)三类不同服务覆盖面的高等教育布局框架。普通高校校均规模达到6477人,较1995年增加3210人,增长1倍。通过“211工程”建设,加强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的学科、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的建设。

  --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有新的突破。在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同时,打破了政府单一的办学体制,出现了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校企联合和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模式。在办学模式改革方面,高中阶段实行了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升学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相结合、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特色教育4种模式。一些高校与企业、科技部门联合,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新体制;高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办学形式不断扩展;一批民办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创办,改变了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由政府独办的格局,增加了办学资源,扩大了培养规模。

  --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九五”期间,省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年平均增长14%,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中小学通过实施“项目管理”、“目标管理”和重点建设,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到2000年底全省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到6978万平方米(含职业中学),比1995年增加1826万平方米;普通高校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1407万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57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1%。“九五”期间,在中央的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成功地实施了“六大”教育建设工程。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共投入7.7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44亿元,省配套1.74亿元,市、州、县配套4.52亿元)、扶贫教育工程(国家共投入0.19亿元)、省属高校重点建设工程(省共投入1.5亿元)、灾后学校重建工程(共投入5.18亿元。其中:中央补助专项1.13亿元,省补助1.43亿元,灾区县市配套2.62亿元)、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共投入1.9亿元,其中,国家补助1.6亿元,省投入0.3亿元)、国债建设工程(0.92亿元)。

  --初步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000年,全省共有教师58万人。其中,“两院”院士43人(内双聘院士12人),博士生导师1317人,硕士生导师4997人。全省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5.82%、82.30%和66.95%,分别比1995年提高9.7、13.7和12.1个百分点。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高等学校教师数量增加,高级职称、高学历比例大幅提高。高等学校专任教师30363人,其中教授3253人,副教授9448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0.7%、31.1%;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0337人,占教师总数的34%。大中小学教师工资有所增加,住房条件有所改善,教师逐步成为受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教育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九五”期间,共培养高中级专门人才134万人,为国家,特别是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全省高校共完成科研课题3?3万项,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00年底,全省中初等学校校办产业年产值75亿元,年创利润10亿元;高校科技企业131家,利润总额近9000万元。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主要经验:(1)省委、省政府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2)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注重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3)全面规划,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工程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4)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

  湖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1)教育投入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投资体制和成本分担机制仍未完全建立,教师工资兑现难,中小学收费还存在不少问题。(2)“普九”标准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巩固“普九”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3)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下滑现象,办学规模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4)高等教育规模较大,但综合实力和办学特色有待增强,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压力较大。(5)素质教育尚未落到实处,实际效果有待提高。(6)教师队伍文化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养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撰稿 周应佳

 

基础教育

  [综述]

  2000年,省教育厅规范了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强了检查与督导管理。发出《关于规范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严控制竞赛活动。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学科类竞赛;还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教学用书实行降标减量。1999年秋和2000年春,共削减中小学生用书、教辅资料70多种,取消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春秋季开学,组织了“减负”专项检查。其中春季组织10个检查组、秋季与省“纠风办”联合组织7个检查组,分赴15个市(州)28个县(市、区)120多所学校,就中小学生入学、中小学校收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教师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与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交换意见,研究整改措施。8月,省教育厅发出通报,严肃查处利用暑期违规补课的23所学校和单位,并通过媒体曝光,同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举报电话,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

  2000年改革了考试评价制度。全省绝大多数地方实行了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分离。逐步建立了重全体、重全面、重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评价模式。全省小学已普遍取消了成绩单,实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

  2000年全省加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全省已有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500多所(处),其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个,体育场馆586所,青少年宫(站)41所,文化场馆522所,科技活动中心193所,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238处,其他活动场所383所。湖北教育学院在黄陂县征地333公顷,建立了全省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

  [义务教育]

  2000年全省用于普教的专款达6000多万元,重点用于义务教育和教育扶贫。“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国家扶贫教育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快了贫困地区的“普九”进程。到2000年底,完成了对咸丰、鹤峰、利川、宣恩、通山、竹山、郧西7县(市)的“普九”达标验收工作,至此,全省10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省“普九”评估验收,实现了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对全省23个县(市)进行了“普九”复查。全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3%(其中城镇达到99.7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2.14%,小学、初中年辍学率分别为0.42%、2.49%。全省3~6周岁儿童入园(班)率达到40%。7月21日,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中小学收费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布《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收费管理工作“十不准”的通告》,坚决制止乱收费。省教育厅与省“纠风办”联合组织全省中小学收费管理大检查。共查出违纪违规收费金额4610万元,处理清退3988万元。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加大了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扶持力度。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切实做好秋季学生入学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组织春秋两季中小学开学工作大检查。全年共减免或补助学生132.23万人次,占中小学生总数的6.45%,减免金额7640多万元,基本保证了贫困生按时入学。2000年全省共调整中小学7069所,其中有3412所改成了教学点,有728所改作农民夜校或用于学前教育。

  [体育、艺术教育]

  省教育厅与省文化厅、省体育局于4月联合发出《关于重视和开展好中小学课外文娱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通知》。随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与文化、体育等部门协商,制订了具体实施办法。(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武汉、黄石、鄂州、随州、黄冈等市积极开展“三跳”、篮球赛、美育节、夏令营等文体活动。(2)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荆州、荆门等市建立“文化中心”、“娱乐园”、“兴趣大本营”、“少年棋社”等,既优化了辖区育人环境,又充实、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3)推行学校“快乐体育园地”建设。襄樊、十堰等市充分利用学校三角地带、陡坡、陡坝,改建为攀登墙、滑道、多用篮球架等活动场所,丰富学生课外活动。(4)抓特色教育。武汉、宜昌等市,采取优录政策,试办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和特色班,开展文体特色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5)抓综合治理。潜江、仙桃等市联合文化和体育行政部门开展电子游戏室、网吧等清理整顿,净化文化体育市场,为中小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

  2000年培训中小学校长近9000人。其中举办中学校长省级培训班19期,培训1028人;举办中小学校长市(州)级培训班,培训3000余人;举办中小学校长县(市)级培训班,培训近5000人。

  2000年大力开展教师培训:(1)全员培训。高中教师已培训近万人,初中教师已培训近3万人,有条件的地区80%以上的小学教师接受了公共课培训和考核。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市)城区以上学校50%的小学教师已接受计算机初级培训和考核,不少教师通过培训,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学校始终坚持围绕湖南经济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走出了一条根据市场需求开办专业,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成功之路,开始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2)骨干教师培训。已完成1275名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任务,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培训465人,湖北大学培训430人,湖北教育学院培训380人。各院校均注重聘请名家名师参与培训。(3)体音美教师培训。在湖北美术学院、湖北大学体院、武汉音乐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开展中学体音美教师培训,培训教师近2000人;在潜江幼儿师范学校、仙桃师范学校、天门师范学校开展了小学体音美教师培训,培训教师1120人。(4)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培训。7月,召开全省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会议,确定在长阳县、宜昌县和恩施州的8个县(市)共选择9个乡(镇)和50多所学校,开展培训试点工作。至年底,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12、2.27、3.21个百分点。

撰稿 边 边

  [教育督导]

  2000年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完成了对咸丰等7个县(市)的“普九”评估验收,并对阳新、竹溪、来凤、崇阳等23个“普九”已经评估验收的县(市、区)进行了复查。二是继续进行全省第二轮中小学办学水平分级分等综合督导评估,中小学校自评面达90%以上,接受省级督学评估的学校有11所。对各地创建的示范学校,尤其是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坚持评估前的考察指导和评估后两年一次复查的制度,全年考察指导学校20余所,复查学校12所。同时,参与组织并进行中小学“减负”、教师工资、学生辍学、中小学校舍闲置等专项检查。三是加强督导法规建设,提高督导干部队伍素质。完成了《湖北省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的修订工作,召开了全省市区教育督导室主任会议,进行了第五届省督学的换届工作,聘任省督学22名;建立了“教育督导干部培训基地”。

撰稿 石盛全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综述]

  2000年,在职业教育方面,对规模小、效益低的学校进行了合并与调整,到年末共调减中等职业学校近100所。同时加强骨干学校建设,到年末已有48所中等职业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有9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经评估达到A级以上办学水平;验收了县(市)“512”工程合格学校21所。这一批骨干学校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头作用,促进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开展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学历达标率和实践动手能力,中专和职高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改革招生政策,拓宽生源渠道,至年末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7.1万人(含技工学校),抑制了下滑趋势,与上年基本持平。在成人教育方面,积极开展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活动,出现了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势头,教育兴农成效显著;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完成了近100万人次的岗位培训任务;开始了社区教育试点的工作。

撰稿 边 志 刘维国 徐 坤

  [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活动]

  2000年3月,省政府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意见的通知》后,各市(州)、县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把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活动作为“科教兴市(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贯彻“以上岗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原则,走“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特色名校”之路。建校十多年来阳光电子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技术人才,上岗率达到98%以上,相继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省教育厅、科委、农委、宣传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班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这项工作列入了本年的工作重点,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各中等职业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重点,按照“围绕资源搞开发,围绕市场上项目,围绕项目抓培训”的思路,在农村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乡镇企业人员培训、回乡青年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民33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6%。其中77.7万人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提高了农民吸纳和运用科技的能力。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省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组织科技推广服务队2215个,推广新技术3390项、新品种2734个,种、养殖面积达到18.9万公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产值达23.8亿元,提高了科技教育在农业中的贡献率,为农民净增收入3亿多元。

  实施“大学中专-乡镇”、“乡镇成校-村组”合作计划。在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的过程中,全省共组织湖北农学院等80所高校对口支援有关县(市)和乡(镇)成校,对口支援近2000个乡(镇)、村、组。校乡合作、校企合作,合作双方有协议、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基本形成了以县(市)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点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936公顷。全省中等职校和乡镇成校共建成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668公顷,养殖水面267公顷,示范推广项目3225个。蒲圻市官塘驿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立了官塘土鸡、茶叶、中华猕猴桃等5种科技含量高的名优品种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全镇18个村及周边镇,建立了200个联系户的跟踪服务档案,培养了一批养鸡专业户和专业村。在该校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养鸡正逐步成为官塘驿镇的主导产业。罗田县的骆驼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投资60多万元,引进日本甜柿和美国奈李、油桃、高产香椿、滕稔葡萄等优良品种,成为当地示范园。罗田理工中专还创办了集苗圃、水果、大棚蔬菜、名贵花卉种植及养猪、养鱼于一体的4公顷生态农业综合高效示范基地。

  促进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在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的过程中,各地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也加强了自身建设。在推广技术,服务经济,服务农民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全省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教育兴农过程中,共创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涌现一大批工作扎实、富有成效的先进学校。2000年在原来74所的基础上,又创建52所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12所先进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上,推广了罗田县“学校加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加农户”的体系和汉川县、赤壁市的集“试(示)、训、推”、“产、加、销”于一体的“培训、经营、服务”体系。

撰稿 刘维国

  [全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座谈会]

  7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座谈会,分析职业与成人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下半年工作,并向48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授牌。会上交流了钟祥职业高中以特色立校、武汉市财贸学校改革兴校、宜昌市加大招生工作力度稳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规模、襄樊市推动教育兴农示范县活动、武汉市进行社区教育试点的经验和作法。

  会议在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面临的形势后指出,要稳定职成教规模,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依靠“两个拉动”,促进职成教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方面依靠招生拉动,改革招生政策,拓宽学生进口;另一方面依靠升学和就业拉动,加强就业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拓宽毕业生出口。会议认为,要放开招生计划限制,允许一些办学条件好、社会需求旺盛的学校,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学校和学子们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条件来挑选理想的单位,根据需求和学校办学能力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自主招生;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可跨地区、跨省市招生;放宽中等职业学校入学条件限制,允许愿意接受高中阶段职业教育而未参加当年统一升学考试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入学;延长招生录取时间,可试行春秋两季招生;可采取保送、推荐、考核、考试等措施,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比例;从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中推荐1%的优秀毕业生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会议还提出,要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和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改制试办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双特色”学校。“双特色”学校系指初中后实施的,以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学重点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既可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也可就业。

撰稿 刘维国 边 志 徐 坤

  [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省教育厅于4月印发了《关于我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决定将武汉市青山区、蔡甸区、新洲区,荆州市沙市区,宜昌市宜都市,荆门市钟祥市,武汉钢铁湖南阳光技术学校,江汉油田管理局等作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单位,要求通过实验,研究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探索通过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办法和途径。此项实验工作开局良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武汉市已列入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实验试点单位。

  为探索社区教育的理论和规律,促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稳步发展,省教育厅于11月在武汉召开了海峡两岸三地社区教育研讨会。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社会教育专家、管理者14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武汉市社区教育现场,交流了经验,形成了几点共识:(1)两岸三地的社区教育各有特点和不同作法,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2)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3)社会教育的发展需要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政府的支持及发挥社团中介组织的作用,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4)社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基础,需要确立整合、协调、互动的原则和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5)在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明确它的基本要求和可操作性的要求;(6)社区教育必须了解和满足社区民众的教育要求,提高本社区群众的素质,促进社区文明进步。

撰稿 刘维国 边 志

  [探索产教结合途径]

  针对一些职业学校存在的“职教普教化、教学理论化、模式单一化”的倾向,湖北省本着求实创新、遵循职教规律的精神,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途径,并取得初步成效。其基本形式有:

  1.专业教学加校内示范基地。这种形式要求专业相对稳定,与之配套的校内示范基地设施先进、效益显著、管理规范,与教学结合紧密。如:武汉市农业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开设“畜牧”、“园艺”等专业,学校定位在建立现代都市农业,培养能立足农村、服务城市的新型农民。在学校示范基地上,建有8万只鸡位的现代养鸡场,生产规模在全国同类中专名列前茅,主要技术指标在同行业中领先;组织培养室已成功攻克了菊花杂交、草莓、满天星的无性繁育技术,农田安装有微滴喷灌设备,还建有面积达3740平方米的培训大楼,可全方位培训农村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自1996年至1999年,共培训3972人次,每年培训收入近百万元。

  2.骨干专业加校办企业。其特点是围绕骨干专业开办校有企业,形成“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产教结合机制。如:钟祥市职业高中1988年开设“工民建”专业,成立“钟祥市建筑装潢工程湖南阳光技术学校”。该校办建筑企业从几把瓦刀、几个泥桶起家,现在拥有固定资产400多万元、10个土建队、2个装潢队、56名技术人员、477名技术工人,被省建设厅批准为具有土建三级、装饰三级资质企业,可承揽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饰和建筑人才培养培训等多重任务。1996年以来,连续三年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利润超过100万元,被授予“湖北省明星校办企业”。该校还建立了“钟祥市建设劳务资格培训中心”,承担全市建筑行业各种技术员、技术工人的培训任务。

  3.校内学习加定点企业实习。学生在校内接受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一般到部门、行业、企业的定点单位实习。实习点相对固定、联系密切,有些部门、行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学校的教师也经常到定点单位锻炼、提高。

  4.学校加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加用户。学校既是育人的场所,又在校内举办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湖南阳光技术学校,成为育人、创收的经济实体,学校通过湖南阳光技术学校,架设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的桥梁。如:葛洲坝水利水电学校结合水电专业,成立水电工程施工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直接参与三峡工程投标竞争,并能依靠自己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在强手如林的大三峡工程角逐场,一举夺标,在工地上安营扎寨,兴建了2000平方米工房,带着100多人的机械化施工队伍,与国内外一流施工队并肩战斗,毫不逊色。

  5.校企结合,联合办学。坚持依托行业,校企结合,联合办学,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生命力的源泉。如:武汉市东西湖的支柱产业是食品饮料工业,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就以“食品饮料”为骨干专业,并与企业联合办学,专业技术课请东湖啤酒厂技术员讲,生产实习到啤酒厂去,厂里还专门划出一条生产线,供学生实习用,并按厂下达的生产计划、质量监督,实行严格管理。

  6.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直接结合。将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或工矿、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学习、掌握应知的知识和应会的技能。如:湖北省地质学校的“工程测量专业”将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直接结合,安排学生独立承担了江陵县、荆州市荆州区共26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任务。结果测量质量达标,并为学校创收23万元。

撰稿 吴炳权 边 志

  [职业培训]

  全省除教育部门开展职工教育、岗位培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公民个人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工作。全省有16个市(州)建立了以技工学校为主体,就业训练中心、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补充的培训网络。全年实施培训24.5万人,约占培训人数的60%。全省在17个条件较好的重点技校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实行技校联办、技校和就业训练中心联办的多种办学形式,更好地与学历教育衔接,与就业结合;全省省级重点技校达45所,国家级重点技校达20所。全省技校全年录取新生2.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

  全省社会培训机构以其灵活的办学方式,适应市场要求,成为职业培训的生力军,年培训能力达15万人次,实际培训量占全省短期培训量的50%。

  全省全年经过考评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2.58万人,其中初级4.74万人,中级5.58万人,高级1.98万人;取得技师资格的3459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的331人。经过评审,全省累计获得经营师资格的有6万人,其中中级2.6万人,高级2.1万人。全省累计产生省级技术能手175人,技能大师28人;国家级技术能手31人,获中华技能大奖3人。

撰稿 边 志

高等教育

  [综述]

  2000年,湖北省高等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通过合并重建、划转接收中央部委院校、加大省属高校的建设力度、审核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建民办高校、试办普通高校分校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框架。全省有普通高校54所,比上年减少3所,其中中央部委属院校9所,比上年减少一半;地方院校45所,比上年增加6所。另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4所,比上年增加4所。54所高校校均规模达6417人,比上年增加1865人;万人以上大学达到10所。高校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2505人;校舍建筑面积1406.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5.18万平方米。

  [管理体制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

  2000年,设立了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时代职业学院、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孝感学院、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完成了中央部委划转的江汉石油学院、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3所普通高校以及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职工大学、丹江口职工大学、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职工大学、长江职工大学、华中电力联合职工大学(现改为职工培训中心)6所成人高校的接收和调整工作;配合中央有关部委完成了5所普通高校的合并组建工作:武汉大学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组成,华中科技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武汉科技职工大学组成,武汉理工大学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组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组成,三峡大学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和湖北三峡学院组成。全省高等学校布局基本实现了在300万人口以上的市州各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目标,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服务地方经济的省属高校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力度,试办了5所普通高校分校,进行独立核算、独立校园校舍、独立教学管理,并主要面向湖北实施学历教育。新批了2所民办高校,积极鼓励一些高校与企业、部门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等联合办学,改变了高等教育长期由政府包揽包办的格局。

撰稿 伍 修

  [高校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2000年全省高校以校部机构改革为突破口,以用人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竞聘择优,裁汰冗员,优化了学校管理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据已完成校部机构改革的31所高校统计,校党政管理机构数由改革前的校均25个,精简到校均21个;党政管理人员数和校部管理机构人员数占全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比例分别由改革前的20%、13%下降到16%、10%。全省已有13所高校实行了全员聘任制改革。华中师范大学通过改革,机关正处级单位由原27个精简到20个,正式聘任管理人员216人,精简干部110多人,基本形成了小机关、大服务的格局。

  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改革过程中,各高校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如武汉大学等为数不少的高校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办法,建立向教师和科研人员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此举调动了教学、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拔尖人才的成长。 

  针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省教育厅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一是在合理设岗、科学定编的基础上,加快机构编制改革,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运行机制;二是加大用人制度改革的力度,构建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用人机制;三是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建立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原则的分配激励机制;四是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建立以教职工“能进能出”为特征的人员流动机制。

撰稿 胡 兴

  [教学改革]

  全省高校认真落实《高等教育法》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保障体系等环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省属高校组织教学研究,经审查批准立项252个;研究、启动高等专科学校示范专业建设;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部署开展“五年一贯制”(招收初中生)试点;在全省普通高校开展教学质量检查;组织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大学生科研成果奖励等活动。调整优化了高校专业布局结构,在18所省属普通高校中增设67个本科专业,在18所专科学校中增设或调整60个专业。全省21所本科院校现设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46个二级类109种专业,17所专科学校现有252个专科专业点。高校专业布局、结构逐渐趋于合理。高校教学制度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力度加大。修订完善了普通高校学生跨校、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辅修第二专业、攻读双学位的办法,制订了高等专科学校优秀专科生升读本科办法。为实现全省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组织高校图书馆实施《湖北高校图书馆通阅通借协议》和《湖北高校图书馆馆际文献传递协议》。省教育厅会同省新闻出版局发出《关于规范高校教材选购,加强教材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意见。

  [后勤社会化改革]

  省委、省政府把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省市联手,政策优惠,社会参与,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年初,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等领导率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校调研,考察学生公寓建设,帮动解决校园环境治理和后勤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省、武汉市政府决定3年内基本完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任务,规定从2000年起,原则上不再审批校内教师住宅和学生公寓的修建项目,逐步将校内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医疗卫生等职能交给社会,让学校集中力量抓好教学和科研。

  高校后勤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换工作进展迅速。全省80%的高校完成了后勤工作与行政管理系统的规范分离,其中武汉地区的高校已基本完成分离任务。全省高校后勤系统已有13000多人实现了分流,占后勤系统总人数的80%以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1所高校已组建起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区域上以武汉市为重点,在改革内容上以学生公寓建设特别是校外集中成片开发为重点。当代、升升等7个校外学生公寓正着手开发建设,已开工建设的学生公寓面积达105万平方米。近两年全省已建和在建的学生公寓达169万平方米,超过过去50年建设的学生宿舍面积的总和。全省高校有学生餐厅、食堂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70%是新建和改造的,标准化学生食堂达90多个。教师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全省高校教师中副教授基本可以住上三室一厅或三室二厅,已婚的青年教师可以住上二室一厅。教职工住房由1995年户均41平方米提高到62平方米;同期学生宿舍人均面积则由7平方米提高到7.7平方米。为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省和武汉市确定了“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政策,并对投资兴建学生公寓的企业减免土地出让金、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等18项费用。到2000年底,参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企业有20多家,合作项目20余个,协议投资35亿元。12月底,国务院在武汉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李岚清副总理到会并作了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湖北的做法和经验。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2000年,全省高校各级组织把深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大事来抓。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通知》。下半年,58所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省委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整个“三讲”教育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10月上旬,省委召开了全省第九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充分发挥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在实施“科教兴鄂”战略中建功立业。会上表彰了10个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和59个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继续深入。组织专家对现有普通高校“两课”教材进行了修订,组织20多位专家、教授编写出版了5本新高职“两课”教材;同时,认真进行高校“两课”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招生考试工作,第一期招收的69人已经开课,还举办了2期4门课程教师培训班,108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科技工作]

  2000年,通过项目资助、重点基地建设、中青年优秀人才培养措施,省教育厅对省属高校高分子材料、耐火材料与金属材料、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等22个领域进行重点建设。重点组织开展了激光、纳米材料研究、水稻新品种开发、基因芯片研制等22个重大项目的研究。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转让和推广高校科技成果73项。省教育厅会同省科技厅、乡镇企业局、省体改委等部门举办了乡镇企业高新技术成果暨人才引进洽谈会、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会、科技博览会等活动,高校与企业签订成果转让和合作项目57项。按“一校多园”模式,组建了东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科技园组成部分的武汉大学科技园和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已破土动工,占地面积分别为87公顷和73公顷,首期入园的20余家企业和项目已经确定。为了动员高校知名专家教授为湖北暨武汉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举办了主题为“科教.经济.发展--湖北暨武汉未来20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定向”的“21世纪湖北暨武汉教授论坛”,为省市领导确立湖北武汉经济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撰稿 伍 修

  [学位工作与研究生教育]

  截止2000年底,湖北省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1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9所、军事院校4所、科研院所8个;有硕士授予权单位46个,其中普通高校18所,军事院校5所、科研院所23个。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学位点296个,硕士学位点780个(均含一级学科所覆盖的191个点)。有13所普通高等学校、4所军事院校和2个科研机构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只以杨澎、胡永林、李明、严若华、袁毅胥、杨海平、李宏贵、陈瑞强、唐贤佑、谭政、李明、康早新等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有3所高等学校建立了研究生院。2000年学位及研究生工作突出五个方面:一是加强博士点、硕士点建设。4月至8月组织各学位授予单位完成博士点、硕士点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从申报的151个硕士点中评选出69个硕士点。已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备案。二是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活动。共评选出72篇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从中选送33篇参加全国评选。三是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经过清理整顿,在《湖北日报》上公布了本年度登记备案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四是组织首次在职攻读学位全国联考。于11月28日~29日举行,共有1620人参加考试。五是省学位委员会换届工作。8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以副省长王少阶任主任委员的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并将“湖北省学位委员会”更名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新的学位委员会由高校、研究所的知名专家和有关行政领导共29人组成。

撰稿 张明礼

  [启动“楚天学者计划”]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决定在湖北高校实施“楚天学者计划”。该计划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设立“楚天学者成就奖”两方面。(1)经专家评审、省教育厅批准,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术达到或近期有望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建设学科以及在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处于国际、国内学科发展前位,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的新兴学科中设置特聘教授岗位。(2)特聘教授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受聘人员在聘期内享受每年人民币10万元的岗位津贴。在聘期内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做出杰出贡献的,可获得“楚天学者成就奖”。为了实施此项计划,省教育厅聘请了包括13位院士在内的39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全省有18所高校申报67个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经评委会评审,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等几个学科被确定为首批特聘教授岗位学科,正式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中青年杰出人才担任特聘教授。

撰稿 边 边

审稿 郑年春 吴水生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湖北省教育,临海学水电安装的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哪里好,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短期培训班,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地址,临海学水电安装培训,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哪里好,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临海水电安装技术培训.(编辑:hnygdzxx888)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

临海水电安装学校延伸阅读:在临海想学水电安装去哪里学,在临海学水电安装真的好吗,临海到哪里学水电安装,临海哪里能学水电安装,临海在哪里学水电安装,临海临海水电安装学校哪家好,临海学水电安装哪里好,临海学水电安装要多久能拿证,临海学水电安装要多长时间,临海学水电安装多久可以学会,临海学水电安装要多少钱,临海哪有学水电安装的学校,临海哪有水电安装学校,临海一般水电安装学校学费,临海水电安装学校学多久,临海学水电安装学费多少钱,临海学水电安装多少钱,临海报个水电安装速成班多少钱,临海最好的水电安装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速成班,临海学水电安装速成班,临海学水电安装一般要多长时间,临海水电安装短期培训多长时间,临海水电安装短期培训学校,临海培训水电安装多少钱,临海有水电安装培训班,临海哪里有水电安装培训,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多少钱,临海水电安装培训要多少钱,临海水电安装培训费用,临海水电安装培训中心在哪里,临海水电安装培训中心电话是多少,临海水电安装技术培训中心,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哪家学校最好,临海哪家水电安装学校最好,临海水电安装技术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学校收费标准,临海水电安装培训怎么收费,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能相信吗,临海哪家水电安装短期培训好,临海水电安装技术培训学校,临海学水电安装哪家好,临海学水电安装要多久,临海哪里可以培训水电安装,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多少钱,临海水电安装培训,临海临海哪有学水电安装的地方,临海学水电安装的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学校哪里好,临海学水电安装多少钱学费,临海学水电安装哪里最好,临海学水电安装培训班多少钱,临海水电安装速成培训,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哪个好,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临海有名的水电安装培训中心,临海短期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学水电安装到哪里比较好,临海水电安装培训中心,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哪里好,临海水电安装速成班学费,临海水电安装短期培训,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

(整理: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

临海水电安装培训学校,临海水电安装培训班

  • 扫码分享
  • 最新资讯
  • 热点资讯